据《黄帝内经》记载:春养肝,夏养心,秋养肺,冬养肾,四季养脾胃。
秋季,一个气候由热转冷的交替季节,阳消阴长,暑热未完全消除,秋燥秋凉却已渐渐到来。此时寒热交错,稍不注意,肺部就很容易出问题。中医认为,五脏与四时阴阳相通,秋季属金,肺亦属于金,两者相应,秋季的气候特点与肺的功能特性相呼应,此时顺应时节养肺,能使肺气得以调养和宣发。
为什么秋天要养肺?
秋天,气温变凉,雨水变少,天气干燥,秋风萧瑟,大自然向精气内聚和收敛的方向发展。秋天养肺,顺应时令变换。
秋季主收,燥为秋季之主气,而肺为“娇脏”,不耐寒热,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,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。
肺和皮肤粘膜的关系非常密切,也就是说在秋季,干燥是伤害肺脏的一个主要原因。此外呼吸道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器官,从鼻腔到气管再到肺部,秋天由于早晚比较凉、温差比较大,干冷的空气容易侵害和损伤粘膜导致呼吸道疾病。如果秋燥伤肺,则冬季来临时易出现肺系疾病,所以秋季重点养肺不无道理。
肺不好?呼吸系统疾病易发
呼吸系统它是一个整体,主要是我们的肺功能,还有上呼吸道,包括:鼻腔、咽喉。比如像咳嗽、咽干、扁桃体发炎等上呼吸道疾病都与肺部有关。
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类别,哮喘发作的症状有:喘息、气促、胸闷和咳嗽,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。哮喘病总体来讲还是以湿热为主,所以游泳运动员体内有湿热更容易患呼吸系统疾病。
还有就是鼻炎,秋冬季节,气温降低,空气质量差,也是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,鼻炎如果不及时治疗***后会影响到我们的脑神经。
秋天养肺,可以这样做
01饮食调养,多滋多润
按照五行配五脏的中医理论,秋季通肺,代表颜色是白色,因此,中医理论认为,多吃白色食物有利于肺的功能。
芝麻、蜂蜜、梨、莲子、银耳等等食物都有养阴生津的功效。平时,可以多喝些冰糖银耳汤、冰糖雪梨、百合莲子汤、山药莲子汤、芡实山药羹等,来帮助养阴润肺。
相信很多人用这种方法养肺都是非常享受的,既能解馋,又可养生。
02起居调整,早睡早起
建议晚上9点至10点入睡,早晨6点左右起床。顺应天时,早睡可以调养人体中的阳气,早起则使肺气得以舒展。同时,注意保暖,秋季昼夜温差逐渐加大,夜晚睡觉时要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。
03运动调养,平缓轻松
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,如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瑜伽、八段锦等,增强体质。
注意运动强度,避免过度劳累,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。
04注意肠胃养护
饮食规律,避免暴饮暴食,减轻肠胃负担。秋季艾灸 养肺事半功倍秋季艾灸,可以起到调肺气、润肺阴、降肺火、去肺燥的作用,对于秋天常见的口干鼻干、干咳少痰、便秘、皮肤干燥、言语无力、感冒等症状具有良好的调理效果,帮助肺气调养宣发,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秋天养肺 艾灸必备
秋季养生之要在于养肺,要滋养肺腑,肺气清爽,呼吸平畅,神气安宁,就不会生病。
另外,如果肺没有来自内外的侵害,肺本来也不会有病,又何谈去用艾灸养肺呢?
来自外界的侵害主要就是寒气。寒气若没及时排出,自毛孔入即会伤肺。所以防止寒气侵入是养肺的重要环节。而来自内部的侵害主要缘于肝火。
肝属木,肝火伤肺,中医叫做木火刑金。肝火虽旺,如果能够及时消解,也不会伤及肺,所以消解肝火也可养肺。
1.鱼际穴:大拇指后内侧,在隆起犹如鱼形的肌肉边际的凹陷处。
它是肺经的火穴,点按可去肝火旺引起的肺热咳嗽。若平日多按摩肝经的太冲至行间,使肝火及时疏散,火不来克金,肺自然也就没有内侵之患了。
有的人先天肺气不足,身体没有火力,畏寒怕冷,言语低微,动则气喘,吸入的氧气很少,总有吸不进去的感觉,这就叫做肾不纳气。
2. 肺俞穴:位于背部,第3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
艾灸此穴有助于补肺卫之气,增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,预防秋季易犯的呼吸道疾病。当咳嗽、受风寒的时候,可以艾灸肺俞穴达到宣肺止咳、强身健体的作。肺主皮毛,艾灸肺俞穴可以减少感冒,预防感冒。
3. 足三里穴:在犊鼻下 3 寸,距胫骨前缘 1 横指处。
它是保健要穴,艾灸足三里可以调节脾胃功能,增强人体免疫力,促进气血运行。
4. 神阙穴:即肚脐正中央。
神阙穴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,艾灸神阙穴可温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扶正祛邪。
5.尺泽穴:属于手太阴肺经穴,位于人体肘横纹中,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。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,在手臂内侧中央有粗健,健的外侧即是此穴。
艾灸尺泽穴有清热和胃、通络止痛、清肺泻火、调理肠腑的作用,还可缓解治疗咳嗽、气喘、咽喉肿痛、胸部烦满、肘臂挛痛等。
6.中府穴: 中府穴的位置在胸部,横平**肋间隙,锁骨下窝外侧,前正中线旁开6寸。是肺的募穴,手、足太阴经交会穴。
艾灸此穴有止咳平喘、清泻肺热、通经活络、通畅肺腑的作用,可以缓解气喘、扁桃体炎、咳嗽、支气管炎、肺痨等疾病。